八味地黃丸(散)
【劑型】 【出典】 【組成】 【歸經】 【效能】 【主治】 【應用】 【說明】 【用法】 【禁忌】
補養之劑
金匱要略
熟地黃、淮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、肉桂、炮附子
足陰陰厥陰藥
溫養下焦,補益腎陽。
(一)治相火不足而腎虛,或小便秘澀,轉胞(尿閉)溺阻(膀胱痙攣,小便閉)夜多漩溺,或腳氣入腹,少腹不仁(失覺麻痺)虛羸少氣,嘔吐自汗。耳瞶虛鳴。
(二)治命門人衰而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寒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。
中年以後性神經衰、弱、尿意頻繁、腎炎、腎硬變、腎結石、腎結核、腎盂炎、前列腺肥大症、動脈硬化、高血壓症、低血壓症、腦出血後遺症、糖尿病,尿毒症、坐骨神經痛、椎問軟骨疝氣、腳氣、腰腳麻痺、神經衰弱、健忘症、夢遺、早洩、陰萎、陰莖強直症、產褥熱、帶下、陰門瘙痒、慢性淋疾、痔、脫肛、血、瘙癢症、濕疹、乾癬、齒槽膿漏、及眼疾、耳疾等。
本方係六味地黃丸加肉桂、附子等補火劑而成,具有收斂、補血、滋潤之作用,可應用於知覺麻痺,腳氣上升,胃內停水,糖尿病以及婦人雜症。是腎臟、副腎臟、性器等機能衰退的良方,多用於中年以後的人,也可以說是老人病的藥方。患者大抵有強度的疲勞和倦怠感,但是胃腸尚強,沒有下痢或嘔吐,卻時常便秘,小便有的不通暢,有的頻繁而量多,四肢雖易冰冷有時卻又火熱,口渴舌乾,腰痛,臍下軟弱無力,腹直筋在恥骨附近,堅硬緊張。方中熟地黃能強壯、強精、滋潤;山茱萸添精固髓、暖腰膝、益陽道;山藥滋養精氣,除虛熱,滋潤皮膚的乾燥;牡丹皮散血之鬱滯及鎮痛;茯苓疏導胃內停水;澤瀉利尿止渴;肉桂助地黃強化血行,又能協同茯苓抑制自下腹部而起的內氣上衝;附子增進體溫力強,能挽回機能衰退,有利尿之效。
飯前溫服或淡鹽水溫服。
(一)對於平常胃腸虛弱,時常下痢者;及胃內停水顯著者顏面潮紅而發熱者,多為禁忌,不可服用。
(二)於服用本方後,食慾減退或下痢者,則非本方的適應症,應考慮改用別方。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
光行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